✒達成目的與步驟
本章節將會習得:
3個會計基本概念
2個會計學技術
先從基本概念著手,從零開始認識會計學,之後便要學習會計學最基本的作業技術,學得後便可以踏入真正的作業程序→會計循環
🗞第一卷軸:簡介會計
會計一般被稱為「商業的語言」,用來描述各種商業活動的真相,以供決策之參考。但究竟會計是怎麼樣的一門學問?誰又會用到會計資訊?學會計我們能做什麼?為誰服務?等等…在本卷會一一展示。
🧾一、會計之意義
(一)會計是一門研究如何提供與決策相關之財務資訊的學問。
(二)會計也是一個資訊系統,透過一定程序提供企業的財務資訊。
📂一定程序
✏1.辨認與衡量
辨認係指決定企業發生的活動之中,哪些應該列入會計記錄;衡量則係指將列入會計記錄的事項配以適當之價值。
✏2.記錄與分類
記錄係指將應處理之事項,按照發生時間先後順序有系統地予以記載;分類則是將已記錄事項按照不同性質做區分。
✏3.彙總分析與溝通
彙總係指將已記錄並分類的事項,以財務報表的方式做整體的呈現;而溝通則是一種傳遞資訊的動作。
🧾二、會計資訊使用者
(一)內部使用者:
內部使用者係指企業的管理者,他們利用會計資訊來規劃、控制企業之營運,並評估營運之成效。順帶一提,提供管理人員決策所需之會計資訊系統稱為”管理會計”。
(二)外部使用者:
1.直接使用者:
係指目前及潛在的投資人與債權人,他們根據企業的會計資 訊決定是否投資與授信。
2.間接使用者:
係指稅務機關、證券期貨局、顧客及工會等。順帶一提,提供外部使用者決策所需之會計資訊系統稱為”財務會計”。
🧾三、會計專業領域
(一)執行業務
以服務一般大眾為主,非受雇於其所服務之企業或事業,係超然獨立於企業及其他報表使用者之外,以客觀公正之第三者身分提供服務。
📂業務內容
✏1.審計
就企業提供給外界使用之財務報表予以查核,並根據查核結果是否允當表達專業意見。
✏2.會計稅務服務
為企業代理所得稅申報或簽證,從事稅務規劃或擔任代理人。
✏3.管理顧問
為企業提供會計制度設計、財務預測及投資諮詢等服務。
(二)企業會計
乃受雇於特定營利事業,其工作可能包含普通會計、成本會計、預算編製、稅務會計及內部稽核等。以其所受雇之營利事業為服務對象並受其管理。
📂一般營利事業之組織型態
✏1.獨資
由一人出資組成的企業個體,企業的盈虧全由業主一人擔當。
✏2.合夥
由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個人出資所組成的企業,該企業與合夥人在法律上視為一體。
✏3.公司
由一人以上股東依照公司法共同出資組成的法人,股東對於公司的責任以其出資額為限。
(三)非營利會計
服務對象為特定非營利事業,可能是政府機關或是非政府機關(如醫院、公會、學校、基金會及慈善機構等)。
🗞第二卷軸:會計要素
一個企業每天都會有很多筆交易發生,必須有系統地加以記錄才能得知企業經營實況。而記錄交易活動的會計方法中,最基本的架構便是會計恆等式。利用會計恆等式說明交易對各項會計要素的影響,並加以記錄,即可彙總為可作決策參考的各項財務報表。
🧾一、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係指會計處理的基本對象,因為會計處理的結果將產生財務報表,故會計要素即為財務報表要素。
(一)資產
為企業所擁有的具有交換價值或使用價值的財物或權利。
(二)負債
為到期應償還之債務或應履行之義務。
(三)權益
係指企業之資產扣除其所有負債後,出資者對企業之剩餘權利。公司組織的出資者稱為股東,故公司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股東對公司之出資稱為股本。
1.收益(收入與利益)
係指當期以資產流入、增值或負債減少等方式造成權益之增加(但不包含業主投資所致之權益增加)
收入:因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主要營業活動所賺得之報酬。
利益:因非主要營業活動所導致之經濟效益增加。
2.費損(費用與損失)
係指當期以資產流出、耗用或負債增加等方式造成權益之減少
(但不包含分配給業主所致之權益減少)
費用:因主要營業活動而負擔之一切開支。
損失:因非主要營業活動所致之經濟效益減少。
🧾二、會計恆等式
各會計要素之間的關係,以及企業發生交易對各項會計要素之影響,可用會計恆等式加以說明。
資產 = 負債 + 權益
資產總數恆等於負債與權益之和,故稱會計恆等式。
📂補充
✏債權有優先受償的特性,但債權人除債權外不得進一步要求分配盈餘。
✏業主(股東)承擔經營損益之風險,並有剩餘財產之分配權。
📑會計恆等式之擴充
收入與費用所致之權益變動,係企業營業所致,與股東之增減投資無關,可顯示企業之經營績效,故常將收入與費用先自權益中分出而單獨列示。
「增加投資」與「分配股利」乃業主與企業間之交易,與企業之經營無關,亦可直接與期初權益合併,進而形成如圖所示之會計恆等式。
📂補充
✏股東投入資本(股本)後,企業即開始營業。收入若大於費用,期差額稱為”淨利”,反之則為”淨損”。由於債權人原則上不承擔企業經營之風險,故損益係歸公司之業主(股東)享有或負擔,因而造成權益之增減。
✏公司可將賺得之淨利部分或全部分配給股東,稱之為”股利”。股利的分配等於是將能使權益增加的淨利部分發還給股東,故會使權益減少,而股東的增加投資則會使權益增加。
📑會計恆等式之再擴充
企業的成長及交易活動的複雜化,使得會計要素的內容更為豐富。為使企業之情況能更允當地表達,以便報表使用者易於掌握實情,有必要將五大會計要素作更細之分類,細分後的每一個項目稱為「會計科目」或「會計項目」。
(一)每一交易之發生,不是使會計恆等式等號兩方發生同金額之增加或同金額之減少,就是使等號同一方之不同項目發生同金額之增加與減少。
(二)會計恆等式等號兩方之金額永遠保持相等。
🗞第三卷軸:會計原則
多數會計資訊使用者,他們對企業經營之某段期間內,所有交易對資產、負債及權益之彙總影響可能更有興趣,因此會計人員將交易之影響結果彙總為各項財務報表。
🧾一、財務報表
(一)損益表
表達企業某段期間經營損益情況。
(二)權益變動表
表達期初至期末權益變動之狀況。
(三)資產負債表
表達期末資產、負債與權益之狀況(稱為財務狀況)。
(四)現金流量表
表達期初至期末現金增減之原因、金額及全期現金之淨變動金額。
📂財務報表間之關係
損益表→權益變動表→資產負債表
✏經由損益表,可計算企業某段期間之損益。
✏每期之淨利或淨損將導致權益之增減,因此為權益變動表計算要素之一。
✏由權益變動表所得之期末權益,為期末資產負債表的要素之一。
🧾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為使不同企業間或同一企業不同期間之財務資訊得以比較,並使會計人員有所遵循,一套普遍被接受的會計處理規則自有其存在之必要,此套規則即稱為”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大部分為經權威性機構發布的會計準則,及示指2001年之後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LASB所發布的IFRSs,以及在此之前由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所發布的國際會計準則(簡稱IASs)。
我國金管會在政策上決定,對上市、上櫃公司及某些金融業,強制其於2013年開始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簡稱IFRSs)”作為編製財務報表之依據,而其他公開發行公司自2015年亦全面強制採用。
依據我國商業會計法規定,非公開發行公司自2016年開始應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所公開之”企業會計準則”為編製財務報表之依據。
🧾三、會計基本假設
為使會計處理程序能順利運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係基於某些基本的假設而制定。
(一)經濟個體假設
一般營利事業在會計上均視其為獨立之經濟個體,其資產、負債及一切損益之計算,應與業主個人或其他個體之會計事項完全分開處理。
(二)繼續經營假設
在會計處理上係假設企業將持續經營,以實現其營業目標並履行各項義務。因此營業用設備不以出售為目的,故在入帳及評價時以實際購買金額為基準而不考慮變現價值;負債不論有無優先清償順位,均會如數清償,故可依其到期應償還時間之先後分類與排列。
✏變現價值:在處分資產時可得之金額。
(一)會計期間假設
因資訊使用者需要及時的資訊作為決策參考,若等企業結束經營才報導其經營成果,此項資訊也已失效。因此在企業存在期間劃分成若干相等時段,每個時段為一個會計期間,於各時段結束時編製各項財務報表,以定期提供給資訊使用者。
📂會計期間結束日又稱報導期間結束日
✏歷年會計年度:一年的會計期間以12月31日為結束日。
✏自然會計年度:一年的會計期間以營業淡季為結束日。
✏以一年為會計期間所編製的財務報表稱為”年度報表”,短於一年之會計期間編製的則稱為”期中報表”(月報表、季報表、半年報)。
✏由於會計期間假設,產生期末應收應付及預收預付項目,使會計基礎區分為”現金基礎”與”應計基礎”。
(一)貨幣單位假設
會計以貨幣為報導企業經濟事項結果之標準衡量單位。既然是標準,其價值是不變的。雖然不否認幣值變動問題,但為了記錄上的需要,假設貨幣價值不變或變動甚少可暫時不予考慮。
🗞第四卷軸:作業工具
當企業的交易量逐漸增加,使用的會計科目愈來愈多時,勢必發展出一套簡明而有系統的記錄方法。
🧾一、T字帳
✏借貸之定義
會計恆等式的左方稱為借方,右方則稱為貸方。此為約定俗成的慣例,是世界大多數國家所通行的稱呼。
會計上最簡單的記帳工具稱為T字帳,係由會計恆等式演變而來。由於會計恆等式等號左右二方均保持相等,因此每一交易發生時,借記與貸記之金額必相等。
記入借方→借記
記入貸方→貸記
🧾二、借貸法則
借貸法則是探討那些科目金額的增減應”借記”還是”貸記”的規則。
詳細規則如下:
資產列於”借方”
資產之增加→借記
資產之減少→貸記
負債與權益列於”貸方”
負債與權益之增加→貸記
負債與權益之減少→借記
📂何謂正常餘額
✏資產科目”借方金額”大於”貸方餘額”而產生”借方餘額”(借貸互抵後餘額在借方)
✏負債與權益科目”貸方金額”大於”借方金額”而產生”貸方餘額”(借貸互抵後餘額在貸方)
✏以上之情況皆稱為”正常餘額”,若出現”異常餘額”,應進一步追查原因,有錯誤及時更正。
📑借貸法則之擴充
為了確切掌握收支,有足夠的資訊作為經營決策參考,會計上另設”收入”、”費用”等項目予以另行統計。(損益歸類在權益科目項下)
(一)收入使權益增加→權益增加記貸方,故收入增加→貸記
“收入”科目之正常餘額為”貸餘”。
(二)費用使權益減少→權益減少記借方,故費用增加→借記
“費用”科目之正常餘額為”借餘”。
🗞第五卷軸:分錄
「分錄」一詞意旨將交易分析後,記錄其「引起某些科目增減變動」的金額,並以「借貸」的術語取代「增減」的非專業術語,以利專業人士間的溝通。
(一)交易之辨認:
會計上所稱交易,係指可以用金錢衡量之經濟事項,並只有對於資產、負債或權益實際發生影響,且可客觀合理確定、衡量者,方可納入會計處理。
(二)分析交易之步驟:
(1)確認交易影響之資產類、負債類或權益類科目。
(2)確定各科目變動之增減,根據借貸法則記入借方或貸方。
(3)作成借貸分錄,並確定借方與貸方金額相等。
✏複合分錄:一筆交易之分錄涉及兩個以上之會計科目。
(三)以T字帳紀錄交易:
以下提供11筆交易範例-
籌資$500,000設立「9-Tow」人力仲介服務公司。
向太平洋家具購買辦公桌椅$150,000,太平洋家具同意貨款可以半個月之後再支付。
為外星人咖啡提供人員招募服務,收取現金$80,000。
委託全錄公司製作廣告傳單,費用$20,000,商請對方同意30天後再付款。
開立票據$100,000清償太平洋家具部分貨款。
太平洋家具人員前來收取尾款$50,000。
為奇多公司提供人員派遣服務,應收取服務公費共$120,000,同意10天後再收款。
支付辦公室租金$30,000及薪資費用$60,000。
奇多公司還來部分欠款,收到現金$70,000,其餘款項之後再收取。
收到水費、電費及電話費帳單,金額分別為$5,000、$15,000及$10,000,隨即前往繳款。
因營運績效不錯,決定分配現金股利$20,000給股東。
(四)採用「借貸」記錄法有下列特點:
(1)將一個會計科目的增加數與減少數分開列示,可分別得知增、減之總數及其餘額,增加資訊用途。
(2)每一分錄本身即符合借貸平衡之觀念,記錄更完整比較不容易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