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成目的與步驟
本章節將會習得:
1個會計基本概念
2個會計學技術
本章主要是針對買賣業這類型企業的會計作業程序做說明。

企業依性質性質不同分為:服務業、買賣業及製造業三大類
(一)服務業-為顧客提供特定服務因而賺得收入
(二)買賣業-購入商品轉售他人,以價差為利潤
(三)製造業-購入原料加工生產,製成商品售予顧客
🗞第一卷軸:買賣業-特質

買賣業購入商品並轉售他人,以商品價差為主要利潤來源,扮演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
常見的買賣業為:
(一)批發商
(二)零售商
🧾一、買賣業定位

二、買賣業損益計算
服務業以”各期收入”減去”為賺取收入而發生之費用”作為當期的損益。
買賣業亦遵循相同的概念,但為了配合業務性質,收入與費用均有特別的名稱。
(一)銷貨收入-銷售商品賺得之收入
(二)銷貨成本-為賺得銷貨收入而發生的直接費用
(三)營業費用-間接費用(薪資費用、水電費等)
(四)銷貨毛利-銷貨收入 減 銷貨成本,即商品買賣之價差
📂銷貨毛利
顯示企業經由商品買賣之價差賺取利潤的能力。
毛利金額大小與企業規模有關,其絕對金額並無法評估經營成果之好壞。
毛利率通常作為經營優劣的比較基礎
公式
毛利率=銷貨毛利/銷貨收入
🗞第二卷軸:買賣業-期中

分錄、過帳、試算等程序與服務業均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進貨”與”銷貨”相關的交易,這是服務業所沒有的。
🧾一、進、銷貨交易

進貨帳戶的性質屬於成本費用類
本期購入之商品至期末尚未出售者,應將該部分商品成本轉為資產(存貨)

出售商品時,貸記銷貨收入,並依是否立即收款而借記現金或應收帳款
補充:企業購入設備自用並非進貨交易;反之將資產出售也非銷貨交易。
🧾二、退回與折讓
企業購入商品若有損壞或規格不符等瑕疵時,可採取以下兩個行動:
(一)將瑕疵品退回-進貨退出
(二)接受瑕疵品,要求降價-進貨折讓

進貨退出與折讓的發生,使進貨成本降低
並另外設立一個帳戶以累計相關資訊
📂補充
進貨退出與折讓為一虛帳戶
正常餘額為貸餘
損益表中列為進貨之減項
企業所售商品,若運送途中不慎損壞,或規格不符,可能面臨以下兩個結果:
(一)同意顧客將商品退回-銷貨退回
(二)同意將售價降低-銷貨折讓

銷貨退回與折讓的發生,使銷貨收入減少
並另外設立一個帳戶以累計相關資訊
📂補充
(1)銷貨退回與折讓為一虛帳戶
正常餘額為借餘
損益表中列為銷貨收入之減項
(2)企業亦可將退出/退回與折讓分設成兩個帳戶,對買賣業而言,退貨或折讓都是重大事件,影響雙方未來交易的互信關係。
🧾三、現金折扣
賣方為了擴大銷售量,常以賖銷的方式爭取顧客。然而賖銷容易造成現金調度上的困難,
賣方可以給予買方現金折扣,以鼓勵顧客提早付款。
現金折扣條件類型:
(一)「2/10,n/30」:10日內付款享2%折扣,30日內必須付清。
(二)「1/10EOM」:次月10日前付款享1%折扣。

賣方給予買方之折扣=銷貨折扣
買方於特定日期付款獲得之折扣=進貨折扣

取得進貨折扣使進貨成本降低
另設一「進貨折扣」帳戶,為一虛帳戶
損益表中列為進貨之減項,正常餘額為貸餘。

銷貨折扣發生使銷貨收入減少
另設一「銷貨折扣」帳戶,為一虛帳戶
損益表中列為銷貨收入之減項,正常餘額為借餘。
📂補充
銷貨時現金折扣比率通常較當時利率優渥,對老客戶來說有回饋之意義,對可能發生呆帳之客戶,以優渥條件吸引其先付款,降低呆帳發生機率。
🧾四、商業折扣
常見的買五送一、換季大拍賣三折起及持貴賓卡享全館八五折等,此類折扣皆稱為商業折扣。開立發票時,是以定價扣除商業折扣後之實際成交價為準,故在會計程序上不必特別作處理,僅按照發票金額紀錄進貨或銷貨即可。
🧾五、運費
運費該由買方還是賣方負擔,視交貨條件而定。
(1)起運點交貨
(2)目的地交貨


商品所有權在起運時即由賣方轉移給買方,故運費由買方負擔。
另設「進貨運費」帳戶,在損益表中列為進貨的加項。
運費若自行支付則貸記「現金」
若由供應商出貨時代墊,則貸記「應付帳款」

商品所有權在送達目的地時,方由賣方轉移給買方,故運費由賣方負擔。
此情況下,賣方之報價必包含運費在內,故買方進貨時所付款項已然包含進貨運費。
賣方為賺取收入而負擔之運費,稱為「銷貨運費」,在損益表中為營業費用。
運費若自行支付則貸記「現金」
若由顧客收貨時代付,則貸記「應付帳款」
🗞第三卷軸:買賣業-期末

期末會計作業程序與服務業大致相同
損益表:增加銷貨成本部分
資產負債表:增加存貨一項
為將買賣價差明顯表示-
編製多站式損益表
資產負債項目增多-
編製分類資產負債表
🧾一、進、銷貨淨額之計算
買賣業有折扣、折讓、退回、運費等調整項目,期末需將相關帳戶倂記或併列,計算出其淨額。

與銷貨相關之會計科目:
(1)銷貨退回與折讓
(2)銷貨折扣
(3)銷貨運費
“銷貨運費” 並非銷貨收入之調整項目,應列為營業費用中的推銷費用。
“銷貨退回與折讓” 及”銷貨折扣” 二項均為銷貨收入之減項,合計後即為銷貨淨額。

與進貨相關之會計科目:
(1)進貨退出與折讓
(2)進貨折扣
(3)進貨運費
“進貨退出與折讓” 及”進貨折扣”二項均為進貨之減項。
“進貨運費” 為進貨之加項,以上合計後即為進貨淨額。
🧾二、期末存貨與銷貨成本之計算

(一)存貨的意義:
購入的商品,尚未出售者為存貨。
報導期間結束尚未出售者,稱為期末存貨,亦為次期期初存貨。
(二)決定存貨成本的方式:
(1)定期盤存制:於期末對存貨進行實地盤點,得知期末存貨數量後再乘以商品單價,即得期末存貨成本。
此制度下購入商品時記「進貨」帳戶,出售商品時記「銷貨收入」,「存貨」帳戶一直保持期初餘額。
(2)永續盤存制:只要交易發生,就持續在「存貨」帳戶上盤算存貨數量與金額。
(三)銷貨成本計算:
概念:本期可供出售商品成本-期末尚未出售商品成本=銷貨成本
可供銷售商品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進貨成本
期末尚未出售部分之成本=期末存貨之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進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銷貨成本
🧾三、財務報表
權益變動表與服務業並無差異。
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因”銷貨成本” 與”存貨” 之存在而略有不同。
(一)單站/多站損益表差異
就買賣業而言,費用中之”銷貨成本” 性質與其他費用項目不同,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額有重要意義,為提供較多有用資訊,必須編製多站式損益表。

(1)單站式損益表-
列出各項收入,再列出各項費用,以收入總數減費用總數求得淨利。

(2)多站式損益表-
通常將收入與費用分成以下五大類:
1.營業收入
來自主要營業活動所獲得之收入。
如:銷貨收入。
2.營業成本
與”營業收入” 直接關聯之費用。
如:銷貨成本。
3.營業費用
為獲得營業收入而發生之費用/為維持企業收益能力而應負擔之費用。細分如下:
A. 推銷費用:為促進銷售及處理銷售工作而發生之費用。
如:廣告費、交際費、銷售人員薪資、銷貨運費。
B.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處理一般管理工作所發生之費用。
如:辦公室租金、水電費、管理人員薪資、呆帳費。
4.營業外收入
來自非主要營業活動所獲得之收入。
如:投資收入、處分資產利益、利息收入。
5.營業外費用
與營業無直接關係所發生之費用及損失。
如:投資損失、處分資產損失、利息費用。
(二)分類資產負債表
當企業的規模愈大,業務就愈複雜,交易所涉及之科目亦將愈多。資產、負債及權益三大要素需要再依照性質不同而向下細分。
(1)資產
A. 流動資產
指”現金”或是”營業週期”內可變現、出售之資產,亦或是”報導期間”結束後12個月內變現、消耗或出售之資產。
如: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存貨、預付費用。
B. 非流動資產
凡資產非屬於流動資產者,均為非流動資產。
如:長期投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礦產資源及生物資產、無形資產。
(2)負債
A. 流動負債
指正常”營業週期”或是”報導期間”結束後12個月內清償或不能無條件展期至下一個報導期間的債務。
如: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應付費用、預收收入。
B. 非流動負債
凡負債非屬於流動負債者,均為非流動負債。又分為”長期負債”與”其他負債”。
長期負債如:應付公司債、長期應付票據。
其他負債如:存入保證金。
(3)權益
A. 股本
指股票投資人用現金購買到的公司股東權益。
B. 保留盈餘
指公司賺取的歷史利潤,減去其過去支付的任何股息。
🧾四、結帳
買賣業結帳原理與服務業完全相同。
收入方面:相關帳戶須一併結清
費用方面:銷貨成本涉及項目繁多,性質與其他費用不同,通常將其相關帳戶一次結清,以顯示銷貨成本金額。

(一)結清銷貨相關帳戶
此步驟欲結清之帳戶:
銷貨收入、銷貨抵減項目(銷貨退回與折讓及銷貨折扣)。

(二)結清期初存貨及進貨相關科目-結轉期末存貨
此步驟欲結清之帳戶:
進貨、進貨抵減項目(進貨退出與折讓、進貨折扣)及進貨運費。
另外存貨帳戶一直維持其期初餘額,需藉由結帳程序將其結轉至期末餘額。

(三)結清營業費用與營業外收入費用帳戶
此步驟欲結清之帳戶:
營業費用、營業外收入及費用。

(四)結清本期損益帳戶
有淨利時,本其損益帳戶為貸餘,結清時應借記之,並貸記保留盈餘。
有淨損時,本其損益帳戶為借餘,結清時應貸記之,並借記保留盈餘。
🏷附錄:買賣業工作底稿
買賣業亦可使用工作底稿來協助完成會計期末作業程序,期編製方法大致與服務業相同
其中存貨的部分要特別注意。
調整後試算表
✏”定期盤存制”下,“調整後試算表”上的存貨仍為“期初存貨”(因“期末存貨”並未包含在“調整後試算表”中)
然未填入“期末存貨”將使“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不完整。
損益表
✏將“期初存貨”與“進貨”填至“損益表”欄之借方時,必須同時將“期末存貨”填至貸方,如此才可使”銷貨成本”(借餘)與”銷貨收入”(貸餘)借貸相抵。
資產負債表
✏因”期末未出售商品”為一項資產,故“期末存貨”尚需填至“資產負債表”欄之借方。
✏“調整後試算表”上原未包含之“期末存貨”,同時填入“損益表”之貸方與“資產負債表”之借方,以保持借貸平衡。

更多文章https://9towaccountingnotes.com/
社群網路
參考資料:
會計學新論(第十版,李宗黎、林蕙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