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會計,從認識會計開始!

初級會計-會計之基本概念
重點整理

一、會計是什麼?
(一)一門學問
(二)資訊系統

二、什麼情況我們會用到會計呢?
(一)個人-投資
(二)企業主管-管理
(三)自行創業-決策
1.會計資訊使用者
(1)內部使用者
(2)外部使用者
A.直接使用者
B.間接使用者

三、會計專業都用在哪些領域?
(一)執行業務
(二)企業會計
(三)非營利會計

四、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會計的基本假設
(一)經濟個體假設
(二)繼續經營假設
(三)會計期間假設
(四)貨幣單位假設
初級會計
會計是什麼?
一門學問、資訊系統

會計是什麼?

會計是一門研究如何提供與決策相關之財務資訊的學問。簡單來說,是用來描述各類商業活動的真實現況,以提供決策參考使用的一種「商業語言」。

會計也是一個資訊系統,需透過一定的程序方能提供企業有價值的資訊。

產生會計資訊的程序:

  • 辨認與衡量
  • 紀錄與分類
  • 彙總分析與溝通
基本上會計作業就是上述的概念的延伸,往後會詳細解說。
初級會計 學習會計,從認識會計開始

什麼情況我們會用到會計呢?

如同前面提到過的,當我們需要作與財務有關的決策時,我們就會需要運用到會計相關的知識。以下舉一些簡單的例子:

初級會計
什麼情況我們會用到會計呢?
個人投資、企業主管管理、自行創業決策

一、個人從事投資理財活動,面對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債券等,若要評估其投資價值及風險,便須具備解讀企業財務資訊之能力,才能保障自身權益,進而獲取豐厚報酬。

二、受雇於企業並擔任管理階層,便有控管資源之責任,更經常需要藉由各種財務報告以監控資源之管理運用,方能勝任中高階主管之職務。

三、自行創業者,想作好決策,就必須對決策相關情況相當了解,此時,即必須仰賴會計提供的資訊,以協助完成決策。

除了我們自己本身,還有誰會用到會計資訊呢?會計資訊的使用者主要分為兩大類:

初級會計
會計資訊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內部使用者

一、內部使用者

主要是指企業的管理者,藉由會計資訊,管理者可以了解企業過去之營業情形,比較分析後作必要的改進。而提供管理者決策所需之會計資訊系統稱為管理會計

二、外部使用者

又分為直接使用者間接使用者。產生外部使用者所需之會計資訊系統稱為財務會計。

(一)直接使用者:目前及潛在的投資人、債權人

他們根據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作投資授信的決策。

(二)間接使用者稅務機關、證券期貨局顧客工會等。

1.稅務機關須依會計資訊判斷企業是否有利潤而應納稅。

2.證券期貨局須依會計資訊判斷企業的營運及財務報導是否符合規定,以保障證券投資人權益。

3.顧客會根據會計資訊判斷企業是否有履行售後保證服務的能力。

4.工會則依據會計資訊評估企業目前及未來之獲利能力,作為爭取加薪及獎金之依據。

會計專業都用在哪些領域?

會計專業是一種提供資訊的服務,依服務對象的不同,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初級會計
會計專業都用在哪些領域?
執行業務、企業會計、非營利會計

一、執行業務:服務一般大眾為主。

即通常所稱會計師業務,此領域的會計人員並非受雇於其所服務之企業或事業,而是以客觀公正之第三者身分提供專業服務。

執行業務主要內容:

(一)審計:查核企業提供給外界使用之財務報告,並根據結果是否允當表示專業意見。

(二)會計稅務服務:為企業代理所得稅申報或簽證,從事稅務規劃或擔任代理人。

(三)管理顧問:為企業提供會計制度設計、財務預測、投資諮詢等服務。

二、企業會計:受雇於特定營利事業

企業會計人員係以其所受僱之營利事業為服務對象並受其管理,並不獨立於該營利事業之外。

工作內容可能包括:普通會計、成本會計、預算編制、稅務會計、內部稽核。

三、非營利會計:服務對象為特定非營利事業

同上一類,只是此類會計人員服務的對象可能是各級政府機關或醫院、工會、學校、基金會及慈善機構等。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一套普遍被接受的會計處理規則有其存在的必要,為了使不同企業間的財務資訊得以比較,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展出一套高品質且各國一致願意遵循的會計準則,也就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簡稱IFRSs),我國於2015年開始全面強制採用。

會計的基本假設

為了使會計處理程序能夠順利運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是基於某些基本假設而制定,內容如下:

一、經濟個體假設

一般營利事業,在會計上均視為一獨立經濟個體,其資產、負債及損益等計算,應與業主或其他個體之會計事項完全分開處理。

二、繼續經營假設

在會計處理上是假設企業將持續經營,實現其營業目標並履行各項義務。例如:

(一)營業用設備不以出售為目的:入賬及評價時以實際購買金額為主,不考慮變現價值。

變現價值:處分資產時可得之金額

(二)負債不論優先順序,均會如數清償:可依其到期應償還時間先後分類與排列,方便整理資訊。

三、會計期間假設

企業經營之實際損益為若干,必須待其結束清算完畢方能正確得知。但若都等到企業結束營業才報導其成果,那此資訊也沒有意義了,因此必須將企業存在的期間劃分成若干相等的時段,定期提供資訊給使用者。主要區分兩種:

(一)曆年會計年度:以12月31日為報導期間結束日。

(二)自然會計年度:以營業之淡季為報導期間結束日。

四、貨幣單位假設

會計以貨幣為報導企業經濟事項結果之標準衡量單位,既然貨幣為衡量之”標準”,其價值必須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會計人員雖不否認幣值變動的事實,但為了記錄上的需要,假設貨幣價值不變或變動甚少而可暫時不予考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